English

域外书情

2006-06-07 16:36:00 来源:博览群书 特约主持:沈宁  我有话说

《做教师的人》?Teacher Man? ,斯克莱布内?Scribner?出版公司出版,2005年11月出版,272页,亚马逊网站零售价:16.38美元。

我出国之前,在国内教过高中。后来在美国的大学教育研究院读过博士班,也在美国若干学校做过教员,还做过一阵小学校长

,所以对教师有相当的感情。我自己写作出版过两本关于美国学校教育的书,多年来一直在美国的华文报纸上写有关教育主题的专栏。

但是去年底,我读到佛朗克・迈克科特?Frank McCourt?的新著《做教师的人》?Teacher Man?,受到很大的感动,认为应该介绍到中国去,让父老乡亲们看看美国人是怎么做教师的。此书是作者一个三卷本回忆录系列作品的一部,最好的一部。而迈克科特的前两部个人回忆录,一部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,另外一部曾被好莱坞搬上银幕。

迈克科特从1958年开始担任纽约市公立学区一所中学的教员。美国大都会城市公立学区的学校,学生质量和教学品质通常都比较差,而纽约市公立学区的学校,又是差中的最差。迈克科特在第一节课上,就为了管理教室的原因与一个学生分食三明治,从而成为引发一场斗争的导火索。几分钟后,校长就冲进教室,同迈克科特发生争执。这就是迈克科特三十年教室职业的开端。

全书第一页这样开始:“他们来了。而我还没有准备好。我怎么可能准备好呢?我是一个新教师,而且是在工作中学习。第一天,我差一点被开除,因为我吃了学生的三明治。第二天我差一点被开除,因为我对学生们讲自己和一头羊的友情。除此之外,我的整个教师生涯,就再无任何新奇可言了。我自己都很奇怪,我好像并不属于教师这个职业,可是我居然在讲台上度过了那么多的年头。”

他说,面对许多整日忧心忡忡的学生,他非常理解他们是在怎样一种艰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,因为他自己的童年就充满了不幸。迈克科特出生于爱尔兰一个十分穷困的天主教徒家庭,童年生活异常痛苦。14岁就不得不离开学校找工作求生。他19岁的时候,两手空空,移民到美国。他这样写道:“做教师?我从来没有梦想过,我居然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升到如此高度。”

刚到美国,正在穷困潦倒一筹莫展的时候,亚洲爆发了韩战,于是迈克科特马上应征入伍,因此获得军队发放的教育补助,得以在纽约大学读书和毕业。迈克科特犹豫了好几年才最后决定到纽约市公立学区做教员,那不是一个容易的工作。在那之后,他也曾不止一次,打算离开纽约公立学校学区,甚至离开教育工作。

是什么把迈克科特留在了纽约公立学校的教室里三十年,并且让他写出了三本书呢?据他自己说,那就是他与自己的学生们所分享的种种故事。那些故事不仅仅鼓舞了学生们,而且也鼓舞了他自己。他写道,我并不是在教授,我只是在向学生们讲述故事。我讲述几乎一切,只要那些故事能够让学生们保持安静,坐在他们的座位上,我就会讲。他们以为我在讲课,我以为我是在讲课。可是事实上,我是一直在学习。

他确实是在学习,而且学得很出色。或许他讲的那些故事,真的引发学生们去寻找他们自己的生活故事。或者是学生们的故事,刺激了迈克科特先生,使他下定决心,要把这些被社会抛弃了的可怜孩子们从绝望中拯救出来。在美国,课堂现实是需要不断创新的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启发学生的积极性,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,都是对教师很大的挑战。

今年76岁的迈克科特先生说,他必须找到自己的方法,在课堂教授学生。他知道不能对学生们干巴巴地讲语法,生硬地让孩子们背诵一大堆枯燥的教条。我想,在迈克科特看来,那么做不算是教学,那是敷衍。教师的工作,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,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。学生只会背诵而不会思想,将来会一事无成。数理化文史哲,都是一样。迈克科特先生怎么进行课题教授呢?他讲故事。

迈克科特第一天走进教室介绍自己的时候,给学生们讲他怎样在爱尔兰度过苦难的童年。然后,他要求学生们写下各人自己的童年故事。他发现,用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安静下来,听他讲话,而且拉近了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,让学生们愿意按照他的要求做事。从此之后,他便每天在课题里讲故事,讲了三十年。他讲生活故事、历史故事,讲各种各样的故事,一方面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,传授了必要的知识,一方面也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。他给学生讲的故事,有些确实发生过,有些是他根据课程需要而编造的。

迈克科特说他曾经让学生们互相写一篇讣告。这可以让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,各人的长短,也启发孩子们认识到,人是相互平等的。孩子们写的是对方怎么死的,有的遇到火灾,有的碰上水祸,有的跳楼,落在下面阳台的铁栏杆上。就是这样一类的故事,构成了此书,其中深刻的社会文化涵义,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。我想,我们的中小学教师,若能够领会掌握其中的百分之一思考和技巧,就能成为学生们最爱戴的人。

就像许多电影戏剧所描述的那样,英雄人物的个人生活往往是很不幸的。迈克科特先生在学校里获得崇高声誉的同时,他的家庭破碎了。他非常爱的女儿死了,他的妻子同他离了婚。在生活中,在工作中,从童年到后来,迈克科特先生似乎始终在不断地寻找,与他的学生们一起,寻找“我是谁”的答案,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。因此,迈克科特先生像普通人一样缺乏足够的自信,所以他在课堂里的每一个成功,对他来说就很重要,也带给他很多的快乐。

幸运的是,迈克科特先生后来调任一所纽约市最优秀的公立学校。那里的学生不再都是出身贫穷家庭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孩子,而有一些特别聪明特别好学的孩子。与这些学生们在一起的经历,使得迈克科特先生不仅成为了一个杰出的教师,而且成为一个杰出的作家。他的书,与其说是描写了他自己的教师生涯,不如说是受到一种特别的力量推动,要向世人们讲述他所经历过的生活本身。

迈克科特回忆说,在他教完最后一节课后,回到家坐在自己小小的公寓房间里,端着一杯酒,慢慢地喝着,回忆自己的一生。他感到满意,他学习到了许多,他也贡献了许多。他回忆在他整个教学生涯中,最不受欢迎的一节课是:他要求自己的学生想象,有一天他们从大学回到家,对他们的父母说:我决定了,我这一生,要做一个中学教师。当时课堂里爆发出一片吼声,学生们都相信,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愿意听到自己的孩子讲出这样的话。对于迈克科特先生的这个回忆,我只能摇头叹息:今天的世界,真是不成样子。

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,迈克科特先生这样生动而真实地讲述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故事,在获得社会普遍赞赏的同时,也会有一些人,包括学生、家长以及学校同事们的不满,其中原因不言而喻。迈克科特先生能够接受这个现实,但是并不为了讨好别人免于闲话而停笔。他说,到处都有人在讲自己的生活故事,电视台的谈话节目都是讲各人的生活故事。甚至那些乌七八糟的人,都在大言不惭的讲他们那些肮脏不堪的故事,哗众取宠。为什么我们不来讲讲那些更正派更积极的生活故事呢。

据说,迈克科特开始是将《做教师的人》当作小说来写的,后来他与《美国新闻周刊》的编辑谈到他的打算,那编辑一听就大叫起来:不要写小说,写回忆录。于是他便重新改写成回忆录。我们真得感谢那个杂志编辑的慧眼。

我自己作为一个老教师,真诚地希望中国有哪个出版社能够出版此书的中文译本,我相信很多中国的学生、教师和家长都会喜欢读。

《沃尔玛效应》(The Wal-Mart Effect:How the World's Most Powerful Company Really Works――and How It's Transforming the American Economy),企鹅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,全书共304页,亚马逊网站零售价25.95美元。

近十年来,美国有许多作家都在试图以沃尔玛公司为主题,写一本超级著作。从营业额、连锁店的膨胀速度、雇员数量之大、经营商品之众等很多方面,沃尔玛都属于美国最大的商业公司之一。所以,花费较大精力写沃尔玛的书是很值得的。

从1962年创办以来,沃尔玛连锁店几乎影响了美国的每一个家庭,每一个人。全球数以亿万计的其他国家居民也受到它的影响。现在沃尔玛连锁店也进入了中国,顾客群体就更加庞大,而其对中国人生活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更是难以估计。

查尔斯费士曼?Charles Fishman?的新作《沃尔玛效应》?The Wal-Mart Effect?,是有关沃尔玛的超级著作,有美国评论家认为,至今为止,在内容详尽和深度等方面,此书是同类主题著作中最优秀的一本。

说起来,中国人很难想象,如此之巨的沃尔玛连锁店,总部设在美国最小的城市之一: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。该地唯一能够让美国人记住的就是密苏里新闻学院,美国最优秀的新闻学院。除此之外乏善可陈。我到那地方去过许多次,都没有找到沃尔玛公司总部,因为那座城市里没有一栋高楼大厦,路人不知道哪条小街上的哪座三层小楼,会是沃尔玛的公司总部。

沃尔玛创办人萨姆瓦尔顿,在这里高中毕业进入州立大学,所以就在当地创办了沃尔玛连锁店。这个富豪家族现在还有人居住在那座小城,其中一位公子就在密苏里大学读书,是该校大学篮球队的队员。我的女儿在密苏里新闻学院读书时报道过篮球赛,说他跟普通学生没什么两样,根本看不出是富豪子弟。大概是家教严格,没那种暴发户的小家子气。

就在这么一个小地方,这个不起眼的公司总部经营着全美国四千多家沃尔玛连锁店。据统计,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国家庭,包括那些坚决不到沃尔玛商店购物的美国人,都会在住家距离十五英里以内,发现某个让一部分人喜欢,一部分人痛恨的沃尔玛商店。在美国,沃尔玛商店是贫穷的人才会光顾的,可到了中国,居然只在大都会里开设,而且多在最繁华的黄金地段,俨然成为有钱人的去处,这是美国人难以理解的。

费士曼的新作不管是支持沃尔玛还是反对沃尔玛的人都愿意阅读,何以那么吸引读者?

作者与许多以前在沃尔玛工作过的人员交谈,包括高级主管、商店钟点工、供货商,甚至竞争对手。沃尔玛目前雇员达160万之众,但是根据公司章程,雇员是不允许同新闻记者们接触的。所以本书作者便同那些已经退休或者离开沃尔玛的前雇员们联系,获取可信的内部资料。

比如莱利・英格利史?Larry English?,他14岁开始受雇于沃尔玛,成为第二家沃尔玛商店的店员。到20岁,英格利史成为第18家沃尔玛商店的经理。他在沃尔玛内部一级一级上升,最后在德克萨斯开设第512家商店,并且成为一周内销售100万美元的头一家沃尔玛商店。他现在57岁,跟本书作者交谈时,并没有打沃尔玛的耳光,但还是提供了许多内幕资料,特别是该店何以能够获得几乎所有商品的最低价格,又何以能用最廉价的商品和微笑来招待所有顾客。

书中另外一个访谈对象,是一个名叫福莱克的供货商和他十几岁的女儿。他们发明了一种煎火腿片的锅,1995年被沃尔玛购买。在此之前,福莱克是直接接受订货。很多家居杂志都赞扬其产品,购买者很多,他难以应付,于是接受了沃尔玛的订货,头一批为二十万个。福莱克于是找到贷款,建立工厂,整个地改变了生活。福莱克坚决地抵抗沃尔玛在降低价格方面的软硬兼施,至目前似乎还算成功。但是他也担心,如果有一天沃尔玛突然终止订货,或者强迫降价,那么他一家除了破产,没有第二条出路。

费士曼的这本著作里有很多相似的故事。许多供货商都被沃尔玛的订货套牢了,无法摆脱被沃尔玛不断压价的命运。而经常的结果是,就算他们被压榨到最低价格,仍然无法继续生存,因为沃尔玛能够轻而易举地把生产线迁到外国去,致使成千上万美国工人失业。沃尔玛所不断追求的目标就是低价格,为此不惜一切手段。

在这部书里,作者费士曼一直在尝试回答:沃尔玛的所作所为,对于大多数美国消费者来说,是否有利?作者说他自己每去一次沃尔玛,都会产生相矛盾的心理。一方面他很满意商店的廉价,另一方面他又为沃尔玛商店所特有的那种气氛而感到窒息。他经常问自己:我是否应该继续到沃尔玛去买东西?但很难确定正确的答案。这个问题是政治的,还是经济的?是在道德层面上困惑,还是一个有关价值的问题?甚至就沃尔玛连锁店自身而言,是好还是坏?当我们作为消费者在沃尔玛花钱的时候,我们是在帮助这个巨大的赚钱机器,帮助美国经济,还是在因为帮助外国工厂里的廉价劳动力,而伤害美国工人。

被作者的问题引发,我想中国人也可以问问自己:我们到沃尔玛购物,真的是在帮助中国经济发展么?我们是在帮助中国工厂中的工人们,还是在鼓励中国的富豪们,更多地雇用中小学年龄的童工,更残酷地剥削打工者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